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探访武汉在建的大型污水处理厂 污水高标准处理 污泥资源化利用

2018-07-17 09:50:43


2018-06-02 00:00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程远州

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湖北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施工正酣。一座生物池完工,工地上一片欢呼。


这座占地1400亩的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日处理污水80万吨,总投资45亿元,远期达每日150万吨,将为武汉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提供水质托底。


武汉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张勇介绍,北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取代正在满负荷运作的沙湖、落步咀、二郎庙3座污水处理厂,大东湖核心区的城市污水,将通过长达19.2千米的全国首条污水处理深隧到此集中处理,尾水水质按国家一级A标准排入长江。


施工单位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党委书记尹朝援介绍,北湖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处理工艺等先进模式,对污水深度处理,同时还布设装置将污泥干化到含水量60%以下,以便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理设计规模达每日460吨,能够实现100%处理。


“这些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后,将被用于水泥生产、堆肥等,实现垃圾变资源。”尹朝援告诉记者。


对于很多污水处理厂来说,污泥的处理是个难题。张勇说,2013年以前,武汉众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大都被干化到含水量80%之后填埋,一度被称为“污泥围城”。为此,武汉水务集团和华新水泥合作,先后建成多个污泥预处理+水泥窑协同焚烧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形成每日1000吨的处理规模,基本做到下属污水处理厂污泥全处理。


张勇介绍,从2012年开始,武汉市进行了多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工作,实现新增处理能力约百万吨/每日,正逐步按规划形成污水厂的合理布局,实现污水的集中、高效、稳定处理。


去年初,武汉提出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行动计划,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推进。其中,在治污水方面,武汉提出要全过程控污、全系统截污、全方位治污,要求5年内实现建成区主要湖泊港渠全截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湖泊全面消除,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