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道德讲堂

【市政记忆】给排水处子弟学校的前世今生

2019-10-15 14:39:28


承载浓浓深情,穿越岁月光阴,看着相框里的那一幅幅照片,往事仍旧如新。那是令人怀念的时光,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沉淀着市政人拼博进取的过往,浸润着市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动人故事。年华虽已老去,但那份深情却似酒历久弥香、愈发醇厚。


在这张泛黄的老旧照片上,老师孙毅眼神充满关怀,手把手地教导着一年级的孔庆伟摆弄教具上的珠子。小朋友神情专注,微微张开的嘴巴似乎急切着想解开教具上谜题。

照片上平凡的一幕,勾起了孙毅的当年任教的回忆。四十七年如弹指一瞬,而那个地方他始终铭记于心。那个地方就是照片的拍摄地:给排水处子弟学校。


同学们在铁路中学校门口合影


在湖北省襄阳市老城中心,在有着城市客厅美誉的人民广场北侧,有一条宽不足10米、长度800余米的星火路。星火路20号就是如今公司的老机关所在地,老机关斜对面的何家台巷子尽头,公司三角线家属院的后面就是原来子弟学校的旧址,如今为襄阳市大庆路小学分校。

 196910月,根据焦枝铁路线建设的需要,铁道部第四铁路工程局给水队从内蒙古包头迁至湖北省襄樊市。至1971年,给水队、建筑队、机筑队合并称为建筑处。在当时全国企业办社会的浪潮下,19726月筹建建筑处学校,9月正式开学,建校初期含小学和初中师生不足200人。


建筑处学校七七届五(一)班毕业留影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1981年,中铁四局给排水处、建筑处、机筑处三家单位的子弟学校在星火路集中办学,迎来了建校以来的辉煌时期,学生人数从建校的不足200人发展到了近700人。学校设立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学楼从建校初期的一栋二层小楼又陆续新建了两栋四层楼,此时的建筑处子弟学校和二汽仪表厂子弟学校、大棉纺子弟学校并称为襄樊市的“三大子弟学校”。

由于时代发展和企业的改制等原因,合并的学校又陆续分立,导致生源不断减少。1990年,给排水处子弟学校停办了高中部, 1998年停办了初中部,学校进入了缓慢发展的阶段。2003年,学校决定停止招收一年级新生,到2006年仅有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3个班、15位老师、70余名学生。


星火路学校


2011年,随着地方教育规划和资源整合的发展,星火路小学被并入大庆路小学。

40多年来,子弟学校从无到有,从二层楼到二栋四层教学楼,宽阔的大操场,学生从不足200人到近700人,离不开冯增、张玉兰、孙树林、张顺义、常守成、潘文成、左元彪、贾葵、张兰田、彭庆丰和王志强等历任校长和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是他们将市政人的拼搏精神和教师的奉献精神完美融合,才能够克服艰难困苦办学育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老教师合影


历史的脚步声从没停歇。子弟学校经历了创校起步、发展壮大、缩小规模再到移交地方的历史变更,学校也已经易名,但是1972年以来由我们给排水教师职工点燃的一把教育的薪火将会永远的传承下去。


现大庆路学校操场

今天,校园里依旧书声琅琅,昔日的教学楼被粉刷一新,水泥操场覆盖上了塑胶草坪,高大的法桐繁茂成荫,留在“给水人”脑海里的也依然是亲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难忘的记忆。